科技发展给很多业务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,包括支付系统现代化和数字货币的出现。12月13日,在“2020上海金融论坛”上,中国金融学会会长、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就“IT发展促进智慧体系现代化和跨境支付的便利化”发表了主旨演讲。
周小川认为,利用当前互联网技术、移动终端以及云计算的处理能力,可促进支付体系现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,既可以向前承接,同现有的以及之前所形成的体制较好地衔接,向后也有相当好的适应性。
在支付的瞬间,尤其是零售支付,要做两件事情,一是获取一定的信息,二是做一定的数据处理。周小川表示,如果利用交易瞬间所具有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能力,那么就能在支付系统现代化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方面做很多工作。
在他看来,过去由于通信设施和计算能力的限制,能够获取的信息可能有限,处理的内容也不能太多,处理主要分为两种:第一,在现场能够处理的东西,比如POS机或者是用手机作为移动终端能处理的事情;第二,传输数据信息到数据处理中心。
在通讯能力、信息获取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大大提升后,工作量的分布将可以得到调整,这个调整可以使交易的时刻做更多事情,也可能会使支付,尤其是跨境支付,更加便利化。
周小川提出“交易时刻能完成更多事情”的一个可能性就是把汇率工作放在交易这个环节来执行,即用户交易的时候,将自己原有账户中某一个币种的货币进行兑换,兑换的量和所要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正好完全一致。此外,信息可以比以前更方便地获得,其中最主要的信息就是汇率信息。
而另外一个好控制的就是交易场景。因为商户是有代码的,可以知道交易的用途是什么,也可以比较清楚地判别是否为经常项目的支付,不管是按照哪个国家汇兑的规则,判断该规则是否合规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智能合约。
周小川进一步解释道:“应该说最简单的智能合约就是条件语句,即if-then-else,就是什么情况下可以汇兑,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汇兑完成支付,这样就可以进行控制。”如此一来,许多事前、事后的工作量在交易瞬间就可以通过IT技术完成,这也比较符合亚洲,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需要。
目前,我国各个邻国的发展水平非常不一样,各国的宏观管理水平也不一样,再加上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,会影响国家在外汇体制方面的选择。因此周小川认为,在这方面开展工作要尽量避免取代别人的货币主权,以免导致他国的货币政策、外汇政策不再生效。
另外,对于未来全球货币的发展方向,周小川表示,如果将来真的有一种世界货币在全球适用,不管是SDR(特别提款权)还是SDR的变种,技术的适应能力应该不成问题,而且很多方案可以及时调整以适应未来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需要。
(实习生刘甜对本文亦有贡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