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dòngzhédéjiù。辄:就;咎:怪罪,处分。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。作谓语、定语;指做事往往获罪。出自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成语出处【典故】:
唐朝时期,韩愈学识渊博,被任命监察御史,因反对宦官利用"宫市"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一事被贬,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,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,他作《进学解》感慨自己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上一篇:药瓶
下一篇:亚铁离子颜色
相关文章
卿尘
09月09日
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
阿门的意思
09月08日
家族图谱
醉流酥的小说
捷克和斯洛伐克
最新文章
耐候胶
丢你老母
内录软件
宋墓
智赚玉麒麟
快手是干什么用的
热门文章
企鹅属于什么动物
炒核桃
人迹罕至的意思
央字的偏旁
蚝油怎么挑选
氨纶是什么